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生育率是怎么崩成这样的? 正文

生育率是怎么崩成这样的?

来源:广州市嫩茶地址   作者:综合   时间:2024-06-18 05:07:44

  

  这是生育多鱼说的第727篇原创

  最近,上海市卫健委官网发布《2023年上海市人口监测统计资料主要数据汇编》显示,率崩上海2023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.6;而上海2022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.7。成样

  可能不了解的生育朋友还不知道0.7是个什么概念。

  这么说好了,率崩在不考虑移民的成样情况下,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维持人口世代更替、生育不增不减,率崩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.1。成样

  总和生育率只有0.6,生育意味着一对夫妻连一个孩子都没有。率崩

  横线对比就更难看了,成样对比世界各国的生育生育率,最低的率崩是韩国,2023年总和生育率只有0.72,成样已经被韩国反复提及要亡国了,但上海的生育率比韩国更低了。

  但怎么说呢?

  你要想的,不是生育率有没有到谷底这件事,而是什么吧?

  这个生育率,到底是怎么被打出来的?

  1

  其实不用刻意去总结,韩国那边就有经验。

  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(KOSIS)去年3月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在2022年结婚的韩国女性中,40至44岁的人数(1.0949万人)多于20至24岁的人数(1.0113万人)。

  简单翻译一下,40 岁出头的新娘人数比 20 岁出头的还多了。

  针对这一现象,韩联社自己就分析过几个原因:

  一是20多岁女性人口逐渐减少。

  从各年龄段的年中人口数来看,20至24岁的女性人口从1997年的204.7万人减少至2022年的144.9万人,减幅达到29.2%。

  同时,40至44岁女性人口则从168.2万人增至195.6万人,增幅为16.3%。

  二是人们的婚姻观出现明显变化,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一定非要结婚。

  三是与过去相比,人们参加工作的年龄相对较晚,这是也晚婚成趋势的原因之一。

  你就说像不像咱们这边就完事了?

  先说第一点好了,晚婚趋势。

  大家来想一个事好了,现在的影视剧有个什么趋势呢?

  根据用户需求,做的适婚年龄的延后化。

  现在给女性看的影视剧,有一个基本的套路是这样的,年轻女孩子,普遍就是刚进入社会,不急着结婚的,然后故事的主人公,集中在27左右,他们俩开始谈恋爱,这个时候最好是男追女,而且男方不说是霸总吧,最起码是要有车有房的。

  谈恋爱的时候,前期男孩子要高冷一些,这样好吸引女性用户,但后续一定会从霸总变成暖男,反过来倒追女孩子,给女性观众营造出一种被需要的感觉。

  哦,对了,这个时候还要多带点反转打脸的情节,就是什么经济适用男,本地有车有房,但是长相或者性格有一定问题,死缠烂打模式追求的,以此来凸显男主的优越。

  男主必须是六边形战士,高学历,高收入,高社会地位,高情商,高体贴度,全面碾压来满足女性的需要。

  再去想,这些影视剧的主力观影用户是谁?

  注意,这些影视剧就不是给男性拍的,他就是给大城市女性看的,或者也不一定是大城市女性,而是被资本定义的独立女性。

  为什么说这些是被资本定义的独立女性呢?

  我这样说好了,因为在影视剧的用户画像分级中,有一类女性是这样的:

  学历尚可,工作听上去也还行,看上去也挺体面,但也就这样了,工资呢,小城市有个6、7千,大城市有个1到2W,听上去不少了,但在买车买房面前是绝对不够的。

  但你说这些钱少吗?

  也不少,够这些女性独立在大城市跟人合租生活了,但就是攒不下什么积蓄。

  针对这一类型女性的焦虑,就专门给她们拍这些电影,让她们在大城市工作完还有梦可以去想想。

  哦,对了,这类影视剧往往还会照顾其它女性,整点什么吧。

  男主和女主,肯定是霸总变暖男爱上我这一套的。

  但是配角呢,整个职场独立女性。

  就是在职场上还算成功的,中层小领导,遇到了有车有房的本地男这样的,满足到这些职场女性需要,毕竟男主女主看起来太假,但后者看起来还是能实现的。

  哦,对了,这个时候肯定还要加一个离婚女性形象,而且这个离婚女性形象一般还有两方面,一方面是离婚的女性创业成功了,干的很好,或者是离婚的女性又被之前的同学或者同事追,又过上了幸福生活什么的。

  看到这里,你应该也清楚这对应的是哪些群体了?

  没错,离婚率高了,针对离婚女性整的。

  你们之前老是问我,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爱结婚了?

  今天我就给你回答了。

  这种婚姻率下降,是一系列影视作品营造出来的。

  《都挺好》、《三十而已》等等等等,女性看了这些影视剧,哪能不迷糊呢?

  这就是婚姻观为什么改变了。

  2

  哦,对了,你可能看到这里会去想一个事:

  为什么资本会搞这些晚婚题材的影视剧啊,就不能整点好的嘛?

  怎么说呢?

  你去想一个事就好了,年轻未婚女性,是愿意花钱的,化妆品,服装什么的,都愿意买,而等到结婚了,女性往往会从给自己买东西变成给孩子买东西,消费力就下降了。

  影视剧能赚到女性的钱,但赚不到妈妈的钱,你说他们会做何选择呢?

  OK,顺着我的思路,你再去想。

  你现在去看各个平台的相亲平台,主力的相亲年龄是多大呢?

  不用想,28左右了,还有30多岁的女嘉宾,22岁左右的,几乎没有。

  再去想,韩国综艺那边是什么情况?

  30岁到40岁的相亲综艺,在韩国那边是很重要的一个题材。

  于是一边是黄金育龄期女性在萎缩,一边是大龄女性向后段积压,是不是最后就造成了40 岁出头的新娘人数比 20 岁出头的还多了的社会现象。

  而且你知道这种潮流最可怕的点在什么嘛?

  晚婚会挤压年轻人的婚姻观的。

  很简单一个道理,如果一个社会上都是大龄女性占据话语权,那么给到她们的选择一定是什么吧?

  让年轻女性,拒绝进入婚姻。

  没办法,你去想就好了,一个20岁的女大学生和一个32岁的女性同时摆在一个男性面前,男性会选择谁?

  年龄是最大的资本,不用想,肯定选前者。

  那后者能怎么办呢?

  只能营造晚婚主义,让年轻女性多产生不结婚思想。

 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
  3

  我们最后谈工作年限推后这个事。

  怎么说呢?

  还是以韩国为例,韩国近十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了一半,但相应的,首尔房价涨了接近3倍呀,在韩国年轻人工资性收入赶不上房价增长的情况下,韩国年轻人能怎么办呢?

  没办法,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
  怎么提升竞争力?

  靠学历,卷考试,争取高文凭来换高薪职位。

  我就问你,和咱这里像不像?

  咱这里的年轻人,正常本科毕业出来,22-23岁了,硕士毕业,看专硕还是学硕,专硕2年,学硕3年,出来直接24-26岁了,要是再读个博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  能30岁前顺顺当当出来的,就都不容易了。

  注意,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,要是中间高考复读一下,考研失败一回,再折腾个什么东西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  OK,刚出社会的年轻人,就要奔着结婚去。

  当然,结婚是可以的,但一结婚,就绕不开买车买房。

  家底厚的年轻人还行,有父母支援,能过,但家里没有底气的,就算是首付,也要靠自己攒几年吧?

  再说,一毕业就结婚,孩子也不一定能接受,那就再看看好了。

  工作,耽误几年,恋爱耽误几年,那你看看结婚的时候要多大了?

  不是三十多才结婚?

  而是三十多,才有能力结婚。

  而且大城市诱惑多,年轻人还真不一定希望结婚。

  4

  所以你再来看上海,是不是完美对应这些点。

  大城市,观念就是晚婚,能进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,学历就高,再加上高房价,那就成了问题。

  于是生育率就崩了。

  当然,可能上海也不在乎这些东西。

  毕竟对上海来说,只要他愿意放开口子,有的是其他地方的年轻人愿意进入上海。

  但,其它地方怎么办呢?

  预防失联,可以关注曹多鱼!

标签:

责任编辑:探索

全网热点